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週末天使

每個人 應該吧 都有一個自己專屬的天使

就拿週末來說好了
天使有時會去忙自己的 隱藏起來 (你不知道自己在悶什麼 等什麼 一連串的活動仍high不起來)
有時可活躍了 在你身邊像蝴蝶翅膀似的 啪拉啪啦 (於是你連一早喝杯咖啡都感謝老天了起來)

這專屬的天使可能跟people這個字一樣 是集合名詞

可能是一位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戀人或親人
可能是一群幾十年來跌跌撞撞沒有變過心的老朋友
可能是逝去的家人親友
可能是工作上死忠的夥伴
可能是默默看著你 關心著你的 對你熟悉卻幾乎沒連絡的人
更可能是你持續付出愛的東西/興趣/理念

你在超級過癮 無限回味的週末 感應到這位專屬天使的同時 記得跟它說聲 謝謝

在"不怎麼樣"的甚至"糟糕透了"的週末結束前 提醒它

來喔來喔 歡迎早日再度光臨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跟自己的部落格請假?

自從一年多前開始使用Google reader 並將iGoogle當成首頁後 每天早上看一看喜歡的文章只要不到10分鐘的時間 (p.s. google reader可以用新增訂閱的方式 一旦格主post新的文章, 在iGoogle就看得到了 比到各站去訂閱方便)

那天google reader跳出這個主旨 "有人在自己的部落格請假過嗎?" http://mamiqqq.pixnet.net/blog/post/27910669
看完後 覺得心有同感 雖然在我的部落格潛水的朋友-真要數的話, 可能兩隻手指頭都嫌太多 但"只要想寫 就不想淺淺帶過" 何況也偶有老友關心:最近好像沒post文- 所以呢 阿比我也想有樣學樣 來請跟自己的部落格請個假好了? 原因簡列如下
1. 左手大拇指的指根彎曲: 可能是過度打電腦的關係 左手大拇指的指根不太聽話 例如下犬式的時候 其他指根都乖乖的微微出力貼在地板 掌根就不會坍塌 但就這大拇指指根沒辦法貼地 也許透過些微的練習 少打電腦 會好一些


2. 想寫的太多: 除了孝敬父母外 由於一人飽全家飽的特權, 阿比週末活動稍多 而且幾乎都想分享出來 所以欠自己的文章越來越多了 連每日準備的早餐 因為超豐盛的關係 也很想寫一篇文章來讚揚一番 積欠到一個程度 乾脆先請個假吧

所以請大家愛用google reader或訂閱 這種龜速的post方法 如果randomly上我的部落格潛水 常常會槓龜

不過 就在我要post這個note的同時 看到幾個老同學的部落格 哇 原來她們都很用心在紀錄生活小感想ㄟ 

我相信 我不會請假太久的! 反正草稿夾裡有很多寫到一半的紀錄呢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Karina老師的梵唱課

這一年多來的瑜珈練習如果老師上課前後帶到梵唱的部分 我都還滿enjoy的
但倒不會特別想去了解每句背後的意義

這個週末我特別選了一堂純粹是梵唱的課- 這是近一年來的第一次 (上一次誤打誤撞上了一堂True Yoga請來的一位英國老師的workshop)

Karina老師來自阿根廷 平常我也上過她的課好多次
這次她跟她的一位日本朋友帶我們當天的練習 週六外面天氣很好, 日正當中 竟然課堂是滿的
老師帶了好多"傢司" 包括很特別的手風琴 (看起來很不一樣 但我不太會形容)以及好多個形狀不同的水晶缽

一開始老師花了很多時間提醒要我們時刻檢視自己 重視自己的inner 專注在自己的內在 不僅是梵唱時 平常的體位練習及冥想也是

老師帶藥師佛心咒 (Medicine Budha) 我忘了我們到底唱了幾遍 大概至少有六七分鐘吧 意思大約是
May all sentient beings who are sick, quickly be freed from sickness
"Do away" with the great illness, the ignoreance of "Truth" (會不會是get away的意思啊)
May all disease of all the bings never rise again

一直重複這個Kirtan (or chanting) 幾次之後就不用偷看手邊老師所準備的小抄 唱的很順 既然主要內容是祝福自己跟家人朋友的健康 所以唱的時候我腦海裡閃過老爸老媽 邊唱邊願她們身體健康 嗯 還不錯 沒有起雞皮疙搭的感覺喔 就是很平順 很平安的感覺 老師用手風琴伴奏 跟平常上課超不一樣的 讚

之後針對七個脈輪 老師要我們唱每個相對應的梵音 (Lam, Vam, Ram, Yam, Ham, Om, Silence) p.s. 原來我們最常唱的OM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 是對應我們的眉心輪 頂輪是無聲的 但老師要我們練習時也發OM

不知道單純是我那天的生理狀態 或真的跟梵音的repeat還有這份難得的專注有關 一開始專注在海底輪跟生殖輪跟著老師唱單音時(不同音階) 有點想睡 暈暈的 不過從心輪開始似乎有些變化 唱到喉輪對應的Ham 眉心輪對應的OM 整個人可以用神清氣爽來形容 一開始進教室時還想說上完要回家睡午覺呢! 沒想到精神很好 下課後還有點意猶未竟的感覺 休息一下後 又接著上三點kelly老師帶的Ashtanga

前天上Karina老師6:45的早課Gentle Flow,下課後我跟她說我週末上她梵唱課的感想並跟她說謝謝 沒想到她連續跟我說了好幾次謝謝 (雙手在胸前合十 很誠懇的說謝謝 謝謝 很可愛) 她很高興我的分享 (原來老師也是很在意學生的看法的 以後應該要多找機會謝謝老師!) 她的日本朋友也是瑜珈老師 在台北她們是一起練習瑜珈的好夥伴 我又回想到當天好幾次她們兩位用數個不一樣的缽所發出來的聲音帶給我的感受 真的很神奇 (跟聽CD不一樣) 真的禁不住要說
Namaste

跟某些課程人太多很難訂得到 -現場等還候補20位

或最後一分鐘匆忙才進到教室 (最後一分鐘才候補到) 的瑜珈練習比起來

這堂透過老師溫暖的帶領梵唱/自己對自己內心的期許/之後看了一些書後的感想

這樣驚喜的串連.反而更接近我所喜歡跟認識的瑜珈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商旅>倫敦劍橋的書店

此趟出差經歷德國 (漢諾威, 慕尼黑), 英國倫敦, 法國尼斯然後再回倫敦.

距離上次去倫敦已經8年前了吧! (911發生的那年) 在我的心目中所謂歐洲的國家 還是以德國 法國 荷比盧 這些國家為主要印象的來源 至於英國 有一點陌生 買東西貴 食物不好吃 地鐵很深等等 這些不著邊際的記憶 拼湊著我對她的印象

但此行大大縮點我跟她的距離 (雖然因為英國突然取消對台灣的簽證要求 很多單位卻沒被照會到 導致我每次通關浪費了一些時間 比以前有簽證時還麻煩)

整個來說 以忙裡偷閒的夾縫時間來看我去的三個地方: Kent, London, 以及Cambridge,真是各有迷人之處 建築迷人 去過的餐廳跟飯店 也都有些讓我驚豔的地方 留待日後一一分享

說到書局 只能簡單的share些照片 畢竟書局的氛圍 是去了才知道 去的時間點/ 一個人或兩個人去/ 店內外的擺設/店裡當時放的音樂 都會影響每次去的感受

典型的大型連鎖書店一般會給人家比較predictable的印象 選擇性多 暢銷書及新書放在一些特定區塊 buy 3 for 2, 或是 buy two get 2nd one half price 或是 buy one get one free 等等都有
當然這是多數人的好消息 也是讓大家在此區留連的好動機



但我常覺得它們(這些書)露出一種"待宰"的面相;無辜的宿命啊! 到底打折是好還是不好 我們當end user當然喜歡有選擇 希望比較 有打折很高興
但我不了解出版業的生態 曾聽過一位經營獨立書店的朋友說台灣的出版量其實在全世界僅次於日本 是出版非常密集的市場 但似乎79折已經變成登陸的必需動作 感謝市場經濟讓我們有比價的優勢..不過不從消費的角度看的話 一本書呱呱落地就要被貼上折扣標籤 感覺上就覺得這標籤不應該屬於這本書 或是說跟書的封面設計格格不入的感覺

難道現在設計書封面的設計師 都還要考慮預留貼標籤的位置嗎?

如果是一本看完後覺得很超值的書 更是是有點不好意思

明明是新書呢 卻要落價出售才能增加被賞識的機會 anyway我只是再一次確認果然不是台灣才有這種特殊狀況 在英國我去的這幾家書店從機場的WHSmith, Oxford Street的Borders(美商),劍橋的heffers 也是很類似的這種"很拼"的感覺 *不一樣的只是貼的行銷標語不同而已

因為時間真的太少 書店六點就關了 有的店是window shopping 隔天再找時間回去 所以不能太貪心 我決定放棄去 Charing Cross Road書店街 而去了Notting Hill朝聖; 因為有臨時meeting的關係 多了一個周日 我們決定聽廠商的建議去劍橋 也讓我多開了眼界
此行印象最好的兩家店 在此分享
1. The books for cooks at Notting Hill
就在大名鼎鼎的The Travel Bookshop對面 有可愛的書夾 (bookmark) 跟很棒的食物的味道 書店內設計大方 有沙發 除了一般所謂工具書(食譜)以外 也有特別跟食物有關的字典 (如法譯英, 意譯英 etc.) 食物跟旅遊幾乎是密不可分 所以也有一些重點在描述食物的旅遊書 也有旅遊文學的書



我買了跟食物有關的旅遊經驗的書 也在她們的沙發區呆了一陣子



2. heffers in Cambridge
另一家是劍橋的heffers 我不確定他是不是連鎖書店 目前我只在劍橋看過 相當棒的一家書店 有一點點老誠品的味道(好像是中友誠品) 樓中樓的設計 店內駐有英國很流行的caffe 叫Nero 雖然這已經很普遍 (如borders v.s. Starbucks) 但她們的結合感覺更cosy一點 Nero的食物也比較好吃


其他還有The travel bookshop 是電影Notting Hill拿來當參考的有名書店 剛好我跟客戶在附近吃晚餐 前後相隔幾個小時外面都有人在拍照 可喜的是店內觀光味並不重 旅遊文學書也很多旅遊指南部分我買了在台灣比較買不到或選擇性沒那麼多的國家如烏克蘭等等


先前我看了詹宏志先生的綠光往事就很嚮往可以到倫敦的書店逛逛 (之前去倫敦的幾次都太趕了) 現在可以確定以後再去的時候 一定把大部分的spare time留給書店了 (衣服鞋子的shopping還是在德國比較划算喔)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讀> The Reader

表面上幾個月或幾週才post一篇文的我, 其實在每一篇的間隔中, 心裡不知已草稿了多少篇: 有時是騎單車的笨經驗, 跟同學聚餐的心情, 週末活動心得, 或是單純想分享一些照片,但總是心裡OS的很熱鬧而已, 真正寫出來的很少 - 畢竟在心裡寫很快 要坐下來跟鍵盤持續接觸一兩個小時 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像這個週末,至少禮拜六,就過的非常悠哉 不知怎地在心裡就想寫下來. 沒什麼值得分享的 頂多是表明心情不錯 覺得對週遭事情很有專注力而已 (那干看文的人啥事呢?)

因為出差兩個多禮拜 (因突然插入的會議 比預定延後兩個整天回來), 從下飛機的禮拜二很晚的晚上,到禮拜五, 都呈現一種要補眠也不是,要專心上班也很困難的尷尬狀態, 結果是禮拜三禮拜四連續兩個早上都呈現呆在家裡卻睡不著瞎想公事 (心裡邊OS:那不就去上班算了, 但手腳卻不太聽使喚)

終於禮拜五晚回到竹北, 有真正回家的感覺! 睡到隔天早上11點多 (即使睡到半夜醒來,仍有幾秒鐘懷疑自己是在台北, 慕尼黑, 倫敦的感覺) 一睜眼就很神奇低默默跟自己說 這就對了! Here you go.

就這樣 帶著一個”平衡多了”的心情
-中午吃了最愛的義大利餐廳: bon appetite (第一次跟親手做pizza的義大利師父稱讚 好吃!)
-接著就到幾個月沒報到的竹北圖書館晃晃 外面有小花滿漂亮的, 也在裡面呆了一兩個小時看當月雜誌
-再來去久違的金石堂
-回去家裡 整理幾個禮拜來的帳單 也沒像以前那樣不耐煩
-晚上再跟爸媽吃晚餐 回爸媽家唱歌到11點
果然nothing particular吧! 但也不知道怎地 就覺得心很專注 好像很適合整理照片或寫東西

剛提到金石堂 就拉回今天的主題啦

三月一號我們一行三人從台北要去德國 搭的是英航,先到英國倫敦的希斯洛機場轉機 既然沒貴賓室可去 我就如同以往出差的習慣去逛逛書局 好運的是 這次是英文!! (哈哈 我連看不懂的日文或法文書店都可以一次待兩個小時以上) 我逛的是英國的連鎖書店 WH Smith. 一開始我找的是跟倫敦及慕尼黑有關的書籍
後來有點心情小複雜的是(小難過) 看到新書都在打折! buy one get 2nd one half price 之類的 反正平均起來一本大概五磅多吧 可能是促銷 但更可能的是反映景氣 刺激消費 (這一點在後來我陸陸續續逛了好幾間不是連鎖的倫敦及劍橋的書店得到證實)
時間不多 我匆匆買了The Reader 跟 Revolutionary Road這兩本書
我買了才知道我所買的The Reader是英譯本 (原著是德文) 所以對於母語不是英文的我來說, 反倒容易讀 (不過翻的有點....會有點讓人想要看懂德文...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吧)
才一開始翻到第一頁 就碰到不懂的字 是敘述者(也算是主角)得的一種病 這個字(Hepatitis)出現好幾次 我還是猜不到 還好大約不影響閱讀
到達德國漢諾威前大概讀了四分之一吧! 沒想到到達之後的一個禮拜 進度嚴重落後 每天參展加上晚上跟客戶吃完飯回家後 連洗澡都是眼皮沉重勉強洗洗了 床不再是睡前讀書的好地方 一躺下去就睡著了

展覽最後一天告別三位留在攤位"收攤"的同事, 我跟另兩位同事小龍及老喬提著大包小包搭德國國鐵前往慕尼黑; 因為沒事先訂位, 我們三人坐的零零落落, 也好這樣就不講公事了! 於是 我又拿起了這本書The Reader.

這是個很單純的愛情故事 就算是看翻譯本 還是可以感受的作者的直覺性跟優雅, 我滿認同他描述經歷的方法 當他第一次出現"事後回想起來..."這樣的敘述時, 我有點不喜歡- 越往後讀, 卻覺得這樣描述很理所當然

斷斷續續看到約3/2吧, 其中少年Michael已不得不接受他的戀人Hanna不告而別的事實 開始展開大學生活 並在法院旁聽跟納粹相關的案件.....
我在安穩的國鐵上 以很剛好的速度享受作者帶領的世界..

當我看到Hanna在法庭被要求要認筆跡 正當執法相關人士討論正熱絡 說15年前的筆跡是否值得而且能夠辨識的時候 她說了“You don’t have to call an expert. I admit I wrote the report.”
當下我把書闔起來 一直到現在還沒再往下看 一方面是 每次看到正義不能伸的時候 (在這裡這樣講不是很貼切) 我總是很不忍心 很怨嘆 另一方面 不希望這麼快就往結局裡鑽
在接下來的旅程中 我於是換讀另外再買的兩本書 想擺脫那本書散發出來的淡淡的憂傷
總之 闔起The Reader的當時, 說什麼也不忍心再看下去 那樣的心情 不知坐我身旁剛好往我這邊看的女士會不會猜出一二呢?

然而, 就在回國後的這個悠哉的週六下午 逛到金石堂的我 看到書架上熟悉的封面 寫著”為愛朗讀” - 原來這是它的中譯名 看英文版不忍心而停下來的當時 其實也大約能猜出她認”罪”的心理 所以當下看到這個書名 覺得還滿貼切的

本來只想看第一頁那個病是什麼意思 (原來是肺炎) 但就是忍不住誘惑 畢竟是母語 站著站著就把它看完了 說實在到現在還是有一點點後悔 有點像該慢慢將一杯紅酒喝完的, 還沒喝完就轉個身卻咕嚕咕嚕喝了一大杯啤酒

不過作者Bernhard Schlink的優雅 會讓我想將家中的,在慕尼黑沒讀完的書 找機會再慢慢回味一下

下禮拜如果去看電影 (說真的我買書的時後還沒注意到它改拍成電影 是隔天在報紙上看到才恍然大悟的) 不知道會不會跟完全沒看過這本書一起去看的朋友, 有怎麼樣不同的感受?

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讀>關於跑步, 我說的其實是...

如果近期只想讀一本書或只有空讀一本書 那這本書是相當值得推薦的
它沒有劇情 (也許就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村上說 "我一面跑, 只是跑著. 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著. 反過來說, 或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的.."

我禁不住聯想到我跟瑜珈的關係 也許也是為了獲得空白 而持續下去的

村上先生提到的很多經驗 相信是持續某一項運動的讀者非常容易有共鳴的: 抗拒 舒服 跟昨天的自己比..他也說了 即使過了二十幾年 每一次的長跑心情起伏還是很像

雖然我的瑜珈經歷跟生活的敏銳度跟作者應該差的遠 但page跟page之間 常發現某些"這種感覺我懂"的片段 例如 他在29頁的心情抒發 "...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工作領域中, 和別人競爭優劣勝負 並非我想要的.....別人有別人的價值觀, 有配合那個的生活方式. 我有我的價值觀 有配合這個的生活方式. 這種差異在日常生活中就產生了細微的分歧 若干分歧的組合有時也會逐漸發展成巨大的誤解 甚至遭受到無故的責備...有時內心因此而受到深深的傷害. 這是很難過的體驗.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 會逐漸體認到, 那樣的難過跟受傷, 在人生中某種程度也是必要的. 試想起來, 正因和別人有差異, 人才能確立起所謂的自己, 並繼續保持自立狀態.."
為什麼我會不厭其煩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 (其實還想再往下打個三四行) 就是因為我感到共鳴

而且常常看到小說背後的村上先生 只能猜他 透過這本書他表達的很確定的是他的感受 感覺跟他靠近了很多...

再往下看 仍然有新奇的發現 或是說"心服"於村上的表達方式 特別有兩段

1. 100km的經歷 過了35公里以後的有趣描述他的心境
2. 鐵人三項裡對於游泳跟自行車這兩個他相對不那麼內行的項次他的學習跟撞牆經驗 我喜歡他說終於對游泳有明顯突破後 發現注意呼氣 比注意吸氣重要...對照他的游泳體驗 居然可以讓我聯想到自己練習瑜珈的心得 雖然我的瑜珈資歷尚淺 但有人就這樣不經意的說出自己最近體會卻說不出來的感受 真是有點神奇

神奇的不只這些 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村上迷 (至少我心是沒那麼細啦 不太像他的忠實讀者可能有的風貌) 但他的書是可以重複看的 這點就很感人了 (特別是只要是賴明珠小姐翻譯的, 我從來都不會有 "好想努力把原文學會 就可以看原文"的那種無聊的衝動 或淡淡的遺憾)

不管是第一次讀或重複看時 會發現他提過不只一次的喜愛或熟稔的人事物 竟然有些也是我的最愛 最明顯的就是:
a. Scott Fitzgerald ,史考特‧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的作者, 這是我唯一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真心喜愛的美國作家 (最近讀到他的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有機會再分享)
b. Bill Evans, Jazz pianist 村上常提到很多Jazz音樂家 其中這位是他很推崇的 (我覺得) 剛好Bill Evans也是我最喜歡的爵士音樂家 大學時修了一堂History of Jazz, 無意間選了他當作期末作業 他的60年代作品真的是我的最愛 如Conversation with myself 這張專輯 (p.s.老師希望我們以錄音的方式介紹我們所選定的音樂家的生平及他的音樂 並像DJ一樣介紹他幾首比較經典的音樂 記得我用Sony的機器錄到天亮 好過癮!)
c. 其他像他持續翻譯的書的美國作家John Irving 我也看過一兩本深深感動的
d. 就連這本書的書名 他所參考的命名方法 所提到的書 "關於愛情 我說的其實是..(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也很巧合的是我以前滿喜歡的一本書 (內容倒是忘了)

所以 就目前已發現的事實來看 我應該是很喜歡村上先生(給我的啟發)的喔!

有時候有些感觸很想寫出來share給朋友 但如果要說是書評的 真的差遠了 畢竟只是拼命講一些主觀的感覺罷了 不過如果因為寫這些 未來的某時有人感到好奇去看了 也許會跟我一樣有感覺也不一定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大直- I will be back

住了兩年多的大直 就在離開前一兩週 才認真想到回顧這一回事

搬家前最後一個週末打包之餘, 一個人想來個回顧之旅, 才發現好多事在這兩年來一次都沒做過 利用這個週末一一的體驗一下:

週六一個人走路到美麗華的星巴克買一杯本日咖啡 再到樓上的影城看早場電影 (陌生的孩子) ps.在電影院裡哭了起來 去上洗手間時想到失去的家人 又停不下來. 中午就在美麗華food court吃了拉麵. 回去打包了一個下午 晚上就到人多到爆的老媽麵館買個麵 等待的空檔 到大直美女費比常提的建宏書局逛逛 麵跟書局都很好 驚訝這竟然是兩年多來第一次在週末explore大直 新的大直(美麗華) 跟學術風的大直(實踐)

週日早上想到又要打包很煩, 乾脆一個人先從美堤河濱公園騎到關渡 人不是很多 好舒服! 基隆河很漂亮 以前跟幾個朋友來 不會特別欣賞這個安靜漂亮的河 (早知道先前應該多騎個幾次啊 心中的o.s.) 本來只想騎到士林再過去一點的小運動公園就折回 (我很喜歡那裏的建身器材 安全 好用 又免費 很多人跟我一樣在這邊停留伸展一下 再繼續) 這天氣太棒 很舒服 當下就決定騎到關渡宮吃午餐 再回程
沿路看到好多球隊在練球 騎到關渡後才發現 身上只有100元..嗯 只好吃一點麵線加上一杯柳橙汁就好
吃飽再看看我喜歡的紅樹林後 決定騎回家打包了! 回程看到原來有橄欖球隊的比賽 觀眾還很多呢 我停下了看了半小時 看不太懂 但我喜歡認真打球的他們 跟認真加油的觀眾們...

這兩年來大直的住處陪伴我度過很多critical的時光 很多的眼淚也是在這邊掉的

近台北戀館的全新套房 身為第一個房客的我 在離開時也很盡心的跟朋友一起把它還原

還有些難忘但簡單的記憶 在這兩年多的時光:

1. 基湖路跟堤頂大道交叉口的天空: 我有個好朋友喜歡到處拍天空 如果她到了台北一定會愛上從我這個角度看到的天空: 每天開車上班 在那邊等紅綠燈時, 我總是會抬頭看看今天的天空怎樣 (有點像每天基本的問候-吃飽了沒-那樣的關心這一片天空) 一片雲都沒有時天空藍得很不真實 遠方有山 真的很美; 也有一兩次看到彩虹; 很多次也看到複雜的雲跟天空的遊戲 等紅綠燈時 一點都不無聊了

2. 吃早餐的地方



最常最常去的是樂群二路上的"米家" 沒在家裡先吃的早晨 去那裡光顧了兩年

偶爾也會買他的隔壁好吃的飯團
快搬家前 覺得藝人開的Uncle Sam也很不錯 去了好幾次




3. 書局
懶得去信義區的時候 實踐誠品跟實踐金石堂變成我上班的晚上常常光顧的地方


雖然仍在內湖工作 但搬家以後 有些路線今後經過的機會大大的減少了:
大直到內湖的上班動線 (無緣的亞歷山大-比比相鄰的高級住宅-必塞的堤頂大道) 及常常碰到的拍戲畫面 (偶像劇吧 我想!) 還有晚上從練習瑜珈的東區回到大直的路線(復興北路-地下道-北安路-明水路..沿著基隆河的漂亮車道)原來捨不得一個地方是這種感覺 已經有一陣子沒體驗 雖然pack & unpack需要很多耐性 但很感謝這兩年來陪伴我的小房子跟週邊的友善環境...大直..I will be back (to visit)